“高速電路”已經成為當今電子工程師們常常提及的一個名詞,但究竟什么是高速電路?這的確是一個“熟悉”而又“含糊”的概念。而事實上,業界對高速電路并沒有一個一致的界說,通常對高速電路的界定有以下多種觀點:有人以為,假如數字邏輯電路的頻率到達或者超越45MHZ~50MHZ,而且作業在這個頻率之上的電路已經占到了整個電子系一致定的份量(比如說1/3),就稱為高速電路;也有人以為高速電路和頻率并沒有什么大的聯絡,是否高速電路只取決于它們的上升時間;還有人以為高速電路就是咱們早些年沒有觸摸過,或者說能發生而且考慮到趨膚效應的電路;更多的人則對高速進行了量化的界說,即當電路中的數字信號在傳輸線上的推遲大于1/2上升時間時,就叫做高速電路,本文也沿襲這個界說作為考慮高速問題的標準。
此外,還有一個簡單發生混雜的是“高頻電路”的概念,“高頻”和“高速”有什么區別呢?關于高頻,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較高的信號頻率,雖然不能說這種觀點有誤,但關于高速電子設計工程師來說,理解應當更為深刻,咱們除了關心信號的固有頻率,還應當考慮信號發射時一起伴隨發生的高階諧波的影響,一般咱們運用下面這個公式來做界說信號的發射帶寬,有時也稱為EMI發射帶寬:
F=1/(Tr*π), F是頻率(GHz);Tr(納秒)指信號的上升時間或下降時間。
通常當F>100MHz的時候,就能夠稱為高頻電路。所以,在數字電路中,是否是高頻電路,并不在于信號頻率的高低,而主要是取決于上升沿和下降沿。根據這個公式能夠推算,當上升時間小于3.185ns左右的時候,咱們以為是高頻電路。
關于大多數電子電路硬件設計工程師來說,完全沒有必要拘泥于概念的差異,心中應該有個廣義的“高速”界說,那就是:假如在確保正確的電氣銜接的前提下,電路仍不能穩定的高性能作業,而需要進行特殊的布局,布線,匹配,屏蔽等處理,那么,這就是“高速”設計。